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 文/薛照玉

五0年代,當耶穌會神父們在新竹地區傳教的時候,方濟各會的修女們也穿梭在各個鄉間城鎮。

早年,方濟各會外籍修女們先到中國大陸傳教,政府遷台時,經由香港輾轉來到台灣。中國籍修女們每週二下午到眷村的大樹下「講道理」。兩位修女一組,穿著古老的白會服、白布鞋,不畏寒暑,走遍大街小巷。大家稱呼修女為:「姆姆」!小朋友都很好奇:姆姆是不是光頭啊?
當時,會院在中華路的日式住宅,美軍顧問團的孩子們,乘著軍用卡車來上課。前院有聖堂和會院。長長的走道有美麗的花棚,花園後面有一大排教室,鋼琴室和操場,後院還有一座診所。會院有一部三輪車,每次院長姆姆搭三輪車,趕火車去台北,康姆姆總是說:「我們到上海去」。新竹會院彷彿是上海市郊區。其後,原址蓋博愛醫院[國泰醫院現址],會院才遷到高峰路納匝肋靈修中心。
陳美津修女和曾菊英修女發願的時候,她們穿著新娘的白紗禮服緩步進場,光采煥發。其後領會衣,更衣之後,院長姆姆剪下一綹頭髮,幫她們戴上白頭紗,額頭上有一塊方形的板子。她們將一生長住在上主的殿裡,直到悠遠的時日。多麼神聖!
主日,新竹師範學校的賈魁芝教授帶領許多大姐姐來望彌撒。她們總是穿白衣黑裙的制服、儀態莊重、氣質典雅。白姆姆會教她們彈「少女的祈禱」,真是精彩絕倫!
兒童要理班每次聽完道理,每個人領一張卡片,蓋著「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的圓形印章。那時候,很多男孩都穿過麵粉袋做的汗衫,一面印著「中美合作」,一面印著「淨重20公斤」。我們蒐集20張獎卡,可以跟姆姆換一件襯衫,30張才可以換一件洋裝,縱然是資源回收的衣物,也都是得來不易的珍寶。
每次「講道理」都播放幻燈片,或是卡通影片。那是默片,也是黑白片,卻是孩子們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影片中,神父到非洲傳教的艱苦,真是蓽路藍縷,顛沛流離。當時的台灣也是這麼辛苦啊!
兒童夏令營在關西鎮石光天主堂舉辦,除了讀經、祈禱、彌撒以外,還有畫圖、演講‥‥等學藝競賽。很多志工媽媽幫忙洗衣、燒飯,在溪邊大石頭上晾衣服。山區的午後雷陣雨澆不熄大家的熱情,縱使年華老去,記憶猶新。我們不曾繳過會費,都是修女幫助我們。院長姆姆說:「我們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參加喔!」
每逢聖誕節,院長姆姆坐在大講台上發禮物。台灣的布偶是用米糠填充的,碎屑會從接縫漏出來。那金法碧眼、長長的睫毛、躺下會閉眼的洋娃娃是許多小女孩童年的夢想。每逢小朋友領洗或初領聖體,院長姆姆都準備大蛋糕來慶祝,姆姆對禮儀的嚴謹、對孩子們的重視,讓大家欣喜若狂。
望彌撒的時候,婦女們要披白頭紗。彌撒都唱拉丁文,神父面對十字架,背對教友,輔祭的男孩要背拉丁文跟神父對答,典禮中大部分都是跪拜禮。如今典禮中部份改為肅立,但是,北歐的教友仍然跪領聖體,打跪還特別謙恭呢!
1968年,家祖父去逝,我們在路邊搭帳篷,司化行神父到家門口舉行殯葬彌撒,方濟各會修女全體參與,唱著柔美的聖歌,親朋故舊和街坊鄰居都驚訝不已。執紼隊伍從喪宅綿延到天主教復活公墓,場面極盡哀榮。道士揮劍唱大街,在此地是司空見慣。但是,天主教怎麼個拜法?可沒見過。我們為信仰見證,大家都稱讚「洋尼姑」還真能唱啊!
納匝肋靈修中心是初學院,也是避靜的好地方。經年累月,人來人往,中庭的黑松挺拔,山茶花依然嬌豔,總是鳥語花香。當年的院長要帶領很多年輕修女的聖召,如今的院長要照顧許多年長的老修女。可不是嗎?莊稼多,工人少。
1997年藍天家園啟用,輔導10-14歲家庭功能較弱的學生回歸學習,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陪他們走一段路,修女們犧牲奉獻,無怨無悔,深獲社會大眾的肯定,所有的捐贈都為孩子們的益處而善加運用。
孩子們日益茁壯,但是,還沒到獨立的時候。如果不繼續扶持他們,他們勢必又將浪跡天涯。2003年修女們又成立米可之家,輔導13-18歲經社會局轉介的學生,幫助他們自愛愛人,自立立人。取名MIRACLE,正是在捉襟見肘的困境中,願天主的奇蹟發生在我們中間。
如今,熊姆姆在法國,很多的修女也都蒙主寵召,報恩已晚。但是,福傳的意義應該是完成她們的志業。修女們遠渡重洋來傳教,辦診所、醫院、學校,主持靈修中心、藍天家園和米可之家,還在台北、花蓮、南投‥‥各地,為天主工作,照顧台灣的孩子們,深耕這片美麗的山河。正如:「寡婦的兩個銅錢」;即使是最微薄的奉獻,也將使修女們畢生的努力不至於落空。

 

愛心碼

社福園地 社福園地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