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復活節守夜禮儀的發展(三)

讀 經

  讀經是守夜禮的重要成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為候洗者作最後準備,也為使教友重溫已知的真理。讀經後通常唱聖詠。聖奧斯定曾提到這些讀經選篇是很多而且很長的。一五七○~一九五五年間的彌撒經書中有十二篇舊約讀經。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初期教會守夜的習慣;讀十二篇舊約聖經。但讀經數目在古代教會中並非每時代、每地區都是一致的。十二的數目是逐漸引進在羅馬禮儀中的。此十二篇讀經從第十四世紀以來被稱為「先知預言」(Prophetiae)。這十二篇預言是:(1)創1:1-31,2:1-2(天主創造);(2)創5:6:7:8(洪水滅世);(3)創22:1-19(亞巴郎祭子);(4)出14:24-31;15:1(以色列人過紅海);(5)依54:17;55:1-11(召請眾人投奔上主);(6)巴3:9-38(應追求真智慧);(7)則7:1-14(枯骨復生);(8)依4:1-6(新熙雍山);(9)出12:1-11(逾越節的原始);(10)納3:1-10(尼尼微人的悔改與得救);(11)申31:22-30(梅瑟臨終勸言);(12)達3:1-24(三青年被投入火窰)。每篇讀經後有一篇禱詞,祈求與讀經有關的恩寵。

  梵二聖週禮儀的改革,只保留了七篇的讀經。新選篇的特點之一是,每篇讀經後有一首答唱詠,恢復了古代的習慣。

 

以上文章摘自趙一舟神父所著《我們的慶節》,見證月刊,1992再版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