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竹教區牧靈大會決議

我們是共融的教會,願追隨基督福傳的使命
●●●●●●●●●●●●●●●●●●●●●●●●●●●●●●●●●●●●●●●●●●●●●●●●●●●●●●●●●●●●●●●●●●●●●●●●●●●●●●●●●●●●●●●●●●●●●●●●●●●●●●●●●●●●●●●●●●●●●

一、培育 二、禮儀
三、領導風格 四、溝通與協調
五、信仰小團體 六、家庭與兒童
七、青年與聖召 八、外籍教友
九、福傳的方法 十、社會關懷

決議一:培育


  1. 教區需建立一個統籌規劃的培育小組:為連結鐸區、教區、教會資源與各項培育的課程與活動。
     
  2. 從事堂區牧職者應先重視「天主聖言」與「耶穌聖體」,進而促進、吸引教友們主動的參與,以培養歸屬感與使命感。
     
  3. 靈修、牧靈的培育:善用各種方法協助堂區所有成員對主有充分的認識、進而與主建立深厚、密切的關係,以成為主耶穌基督葡萄園中的好管理員。
    • 教區或鐸區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開辦有關靈修、聖經、聖事禮儀等的課程或活動(例:查經、聖歌比賽等),以及培訓讀經小組、讀(聖)書會的領導人。
    • 堂區:按當地的現況,在堂區或信友的家庭中鼓勵並協助建立讀經分享、祈禱小組、讀書會(以聖書為主)、頌唸日課、明供聖體、祈禱會等以促進堂區或信友家庭中彼此的支持與合作。
       
  4. 為面對與深入本土多元的文化與宗教,堂區領導人需著重自我的培育,好效法並發揮當年耶穌在宣講、教導、醫治、驅魔、行奇蹟等的事工。
    • 鼓勵堂區領導人善用教會內的各種進修課程。
    • 為大多數只在主日進堂教友的益處,堂區司鐸可在宣道上更加地下一番功夫。
       
  5. 教區建立培育資源的管道:
    • 設立資料庫:如同圖書館般可讓各堂區、特別是資源欠缺的偏遠堂區借用。
      • 提供有關各年齡層的講義、書籍、光碟等的培育教材(可解決師資的不足)。
      • 各項諮詢服務、講習、培育課程、講義等電子化。
    • 善用教會、教區、各鐸區內現有的培育資源:使徒訓練班、聖經研習、教理研習等,期待能夠普及各個堂區。此外輔大研修學士學位學程、輔大神學院、.輔神夜間神學課程、永泉教義中心等則是更為有系統、長期的進修課程。

 

決議二:禮儀


  1. 分為大綱、指導、執行細則;大綱配合禮儀年度開始。
  2. 蒐集各堂有關禮儀的優缺點及不足的資料,擬定禮儀研討課程。
  3. 教區每年定期開禮儀研討課程,請神父及各堂區具有執行力、影響力、有興趣的教友參加,參加的神父和教友即是堂區禮儀催化員,並培育堂區兒童和青年參與及負責禮儀。
  4. 慕道者及新領洗者的教義禮儀及信仰生活的培育。
  5. 善用婚喪喜慶、病人關懷及所有聖事做福傳。

 

決議三:領導風格


  1. 教區、總鐸區持續每年至少一次領導風格培訓,整合區域各堂區領導幹部。
  2. 在神父每月月退省時及於堂區神職服務人員,聘請社會專業團體或個人提出基督愛、圓桌式(平等)的領導風格相關整體的培訓計畫及現場施教。
  3. 教區、鐸區及堂區蒐集適當經營管理及領導風格相關課程(如聆聽、接納、授權、清廉、個人特質差異性、九種人格),聘請有領導溝通經驗教友,按近程、中程及長程規劃的培訓計畫。
  4. 觀摩參訪領導風格成效良好,營造堂區成為一個家庭的氣氛,神父教友互動密切之堂口,作為本地教堂改進之參考與借鏡。
  5. 「到各堂區服務與學習訓練」納入外籍神職人員培訓計畫,增強融入地方文化,以增進神父與教友協調合作與共融。

 

決議四:溝通與協調


  1. 教區公文、通告、訊息之書面資料需於網站登錄,並且要同步送出。若能輔以英文資訊,有力於外籍牧靈人員順利推動教區工作。
  2. 主教定期安排針對與總鐸們面對面溝通。
  3. 成立堂區牧委會會長聯誼會,作為堂區與堂區、堂區與鐸區、堂區與教區的聯繫平台。
  4. 教區中心、堂區及教會機構人員在以電話聯絡或通知教務時,能重視電話禮貌及溫和、親切的服務態度。舉辦「溝通與協調」實務研習訓練班。
  5. 建立完整的新竹教區聯絡網,確認各堂區緊急聯絡電話功能,俾便溝通協商順利。

 

決議五:信仰小團體


  1. 成立或加強讀經班或家庭讀經班。
    • 讀經班之主要目標係教導教友們如何讀聖經,並活出天主聖言。
    • 在固定的時間,定期舉行(建議每週舉行),以養成教友之習慣性聚會與聆聽,每次聚會以一小時為宜。
    • 人數不宜太多,例如:超過十個人時,建議分成二班。
    • 亦可採用抄聖經方式來讀經,以強化認知及記憶。
       
  2. 成立或加強家庭祈禱會。
    • 家庭祈禱會之主要目的是教友們到某位教友或外教友家庭裏,為其家庭或個人祈禱,在祈禱中有讀經及信仰生活之分享,亦可安排聖歌。其特色為祈禱、讀經、見證、關懷等。
    • 將鄰近教友的家庭,由一人召集,在固定的時間,定期舉行家庭聚會(建議每週或隔週舉行),每次約一小時至一小時半,以分享與祈禱為主,氣氛輕鬆使人沐浴在天主的聖愛中。
       
  3. 舉凡已有的善會組織團體(例如:基督活力運動之小組集會或勵志會、聖母軍、溢昇會、聖詠團、青年會、基督生活團、聖體生活團…等),都能增進其質與量。

 

決議六:家庭與兒童


堂區:

  1. 推動家庭祈禱:每天一家人一起讀經、分享生活、教孩子基本經文(10到15分鐘)。
     
  2. 推動家庭關懷機制:
    • 加強家庭訪問。
    • 運用原本堂區的善會團體為支援團體。
    • 組織父母信仰培育成長班:培育並陪伴父母養成帶領家庭讀經與家庭祈禱生活分享的習慣。
       
  3. 推動關懷青年/兒童機制:
    • 透過促成不同性質的堂區之間的連結與橫向溝通,達到關懷和陪伴青年會與主日學的目的(需要鐸區與教區的支援與資源)。
    • 堂區開設課輔班或安親班,協助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包括教友家庭與社區居民)。
    • 鼓勵並推動學童與青年參加光鹽營、兒童信仰生活營、童軍團、輔祭團、做社福志工等。

鐸區:

  1. 因應堂區需要,整合已有資源與各相關善會組織,建置橫向聯繫網絡。
  2. 利用鐸區或教區的媒體資源,尋找培養主日學、青年會、父母信仰培育成長班、婚前輔導的師資人才。

教區:

  1. 整合資源與各相關善會組織(如:Choice 選擇成長營、婚前輔導週末營、夫婦懇談會…)規劃從小→大→老「愛的列車」系列活動。
  2. 強化「家庭委員會」的實質功能。
  3. 強化教區網路資訊功能,方便使用。

 

決議七:青年與聖召


青少年之培育以及聖召的養成

  1. 近程計劃(第一年):各堂區皆建立完整的青少年資料庫(進堂、不進堂皆須統整),並指派專責教友主動以信件或E-mail….等各項媒介平台傳遞福音靈性信仰分享及活動訊息等讓青年朋友更加熟稔教會。此資料庫也須分享給各青年組織及善會使其可拜訪及邀請青年參加聚會。(註:首先堂區的神父及牧靈組織須有效傳達各項活動訊息,請勿將信件收在抽屜裡。)

     
  2. 中程計劃(第二至三年):
    • 每個堂區不論人數多寡皆須組成青年組織,可運用福音分享七步法作福音分享,並辦理符合青年需求的成長課程及活動。
    • 主動積極鼓勵及帶領青年參與堂區及社區服務,讓青年們得以發揮其天賦及才能,並培養服事教會的責任心及成就感。
    • 各堂區神父、修女、善會團體負責人及家長,分各成長階段積極鼓勵及督促教友參加:聖體生活營(光鹽營)→聖召生活營→大專同學會/基督生活團→台灣/亞洲/世界青年日→選擇成長會……,以建立青年堅定穩固的信仰生活並幫助其認識及分辦各種聖召,選擇其應走之生命道路。

       
  3. 遠程計劃(第三至五年)
    • 籌組跨堂區、鐸區之聯誼會,促進青年教友有更多交流機會,以增加青年凝聚力。
    • 教區成立專責之青年牧靈組織整合現有青年團體組織(大專同學會、青年牧靈組、青年會、選擇成長會、各堂區青年會…)之人力及資源,以配合教區發展,再規劃籌備各項培育活力教會的各階段發展計畫,為教會帶來永續傳承的活力及希望。

 

決議八:外籍教友


  1. 對外籍教友的關懷與接納;此方面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 了解、關懷與接納:無論堂區的外籍教友的多寡,本堂神父應教導本地教友對外籍教友的關懷與接納。希望每年教區神父們的月退省中,至少能安排一次(例如九月,因為九月最後一個主日為移民主日),讓教區外籍中心服務小組,向神父們講論此工作的重要性,例如:介紹教廷宗座移民與觀光諮詢委員會《基督對移民的愛》一書的重點;之後,神父們再推廣到堂區。
    • 培育課程:由教區設計統一完整的課程,培育神職、教友,如何歡迎外籍教友。
    • 外籍教友積極參與堂區:教區內有外籍教友堂區的本堂神父、修女、傳道員,也應鼓勵外籍教友們接受本地教會的邀請,積極投入堂區的牧靈福傳工作。

       
  2. 在有外籍教友堂區的牧委會中,成立「外籍教友組」,以下為可進行的步驟。
    • 開始時,牧委會應先建立共識:外籍教友是堂區的一份子,堂區的各項事務不只是「邀請」他們參加,而是和他們一起舉辦。此小組成員應包括本地及外籍教友,透過牧委會,外籍教友參與堂區的各項牧靈福傳工作。
    • 參與籌畫:首先,在重要的日子:如聖誕節、復活節、堂慶…,外籍教友參與籌畫與工作;並一步一步地讓外籍教友參與其他服務。
    • 參與服務及文化交流:請本地教友與外籍教友輪流每個月或每三個月佈置聖堂,神父也可以穿外籍教友提供的祭衣,如此,能讓外籍教友參與堂區服務,同時讓本地教友有機會接觸、分享、及欣賞其他文化的信仰表達,一舉兩得。
    • 效法教區原住民主日的安排,在移民主日,讓外籍教友、配偶參加本地教友彌撒,並在彌撒中作分享,提供其本國籍的表演節目;本地教友也特別在此彌撒中為移民的需要而奉獻。
    • 為外籍教友的教外配偶服務:堂區牧靈關懷小組拜訪外籍教友家庭,交談分享,特別和他們的教外配偶建立關係。在重要節日,如中秋節、春節舉辦活動,邀請外籍教友的教外家人來參加,讓他們有機會認識教會、培養對教會的信賴、接受教會。準備外籍教友的孩子領受洗禮時,邀請孩子的教外家長來參加準備聖事的聚會;讓他們了解教會的儀式如何進行,並趁此機會讓他們知道,教會尊重其他宗教。
    • 轉介服務:堂區牧靈人員認識教會內及社會上為外籍教友的服務單位,以便將遭遇困難的外籍教友轉介給專責服務機構。

       
  3. 新移民信仰傳承
    • 由教區準備加上注音及羅馬拼音的教會主要經文及簡易要理本,讓外籍教友能用中文祈禱,也能夠教他們的孩子祈禱,向他們的家人分享信仰。
    • 鼓勵外籍教友讓他們的下一代參與堂區的主日學和青年會,經由堂區融入本地教會中。

 

決議九:福傳方法


  1. 找回不進堂的教友:加強家庭訪視、建立堂區共融氣氛,讓教友有歸屬感、成立堂區接待組,要熱情接待新人。對不進堂教友可在社區、村落成立再慕道班及福音分享小組。
  2. 堂區應向社區,人群開放:開放堂區的地方,以作各種社區服務用途,走入社區主動與鄰里長互動。
  3. 使教會的教育、社會、福利機構認清自身之福傳使命:教會社福機構的員工很多不是教友,教會除了關懷社會的特質,也要適時宣揚基督的福音。
  4. 推廣投稿及電子文宣等善用傳媒做福傳。
  5. 加強教友福傳使命,推動系統性101福傳(一領一),在堂區彌撒中多安排教友的信仰見證。
  6. 要將家庭或職場成為福傳的基地:教友在家庭或職場的生活見證是非常重要,以他們的善言善行傳福音。

 

決議十:社會關懷


  1. 堂區:成立及培訓更多志工團體支援教會社福機構及社區弱勢團體。
  2. 推派教友參加教區生態正義和平小組並向堂區宣導教會思想及訓導。
  3. 堂區以符合教會訓導的方式與社區互動,共同合作來關懷社會。
  4. 以悔改的態度來和自然環境和好,在生活中實踐神貧的精神,以此在堂區推動生態與環境保護。
  5. 教區成立生態正義和平小組。
  6. 生態正義和平小組在教會的機構內,例如學校、醫院、社福等,培育員工及志工了解並實踐教會思想及訓導。
  7. 多鼓勵教區、堂區和各機構提供機會,使青少年學生能多接觸弱勢族群,並學習落實生態與環境保護的觀念。

 

 

 

主曆2011年9月3日

於新竹教區香山牧靈中心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