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11章,我最喜歡的是25-26節。當主耶穌對瑪爾大說:「我就是復活,我就是生命;信從我的人雖然死了,還要活著;活著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嗎?」瑪爾大回答說:「是的,主!我信祢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當時,瑪爾大並沒有想到耶穌會使拉匝祿復活,因此當耶穌要人挪開拉匝祿墳墓前的石頭時,她還想要阻止耶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宣佈自己對耶穌的信仰。信仰就是如此,我們無法完全懂得天主的,然而我們卻可以選擇信賴祂。

在這段福音中,瑪爾大和瑪利亞遭遇了至親病重的經驗,她們派人去找耶穌,但在耶穌來到之前,拉匝祿就去世了。可以想像,她們對耶穌的「遲到」感到多麼失望,所以她們見到耶穌的第一句話都是:「主,祢若在這裡,我的弟弟決不會死!」(21、32節)那種期待天主俯允祈禱,但祂似乎沒有聽到的經驗,我也有過。現在認真審視如何面對這種經驗,我發現自己曾經因為怕所求落空,而不再去求。美其名是「全按天主的旨意」,不必特別祈求什麼;實質上可能是一種懷疑的心態:「天主真的聽我的祈禱嗎?祂真的會滿足我的心願嗎?」~一想到此,驚覺自己信仰的淺薄,繞了一圈,原來我在意的還是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天主的旨意;因此,一旦沒有照自己所求的成就,就會失去信心而產生懷疑。其實,道理我也懂,也會教別人:「我們對天主要有信心,若天主沒有實現我們所求的,祂必定有更好的安排,超越我們所能想到的。」不過,這道理應用到自己的信仰生活時,可就不這麼理所當然了。此時,主耶穌問門徒的問題,也在我的耳邊迴響:「你的信德在那裡?」

體認到自己信德的微小之餘,卻也還有慶幸之處。就是當自己或家人遇到病苦或死亡時,對永生的希望會帶給我和家人安慰和勇氣。我的父親蒙主恩召已經25年了,每一回想父親的音容笑貌,卻仍如昨日。當年因戰亂,年少的父親隨軍隊隻身來台,從此未再回過家。由於父親家是幾代的老教友,我和妹妹才會從小領洗,後來母親和弟弟也才有幸成為教友。父親在世最後幾年的歲月,雖然健康情況一直不佳,年輕的我和弟妹,也許是害怕面對而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當父親去世時,還是覺得很突然而難以接受。是信仰和祈禱慢慢地撫平我們的傷痛。媽媽的兄弟和妹妹~也就是我的舅舅、阿姨們都是非教友,他們感念父親的照顧,都來參加父親的殯葬禮,他們也相當認同教會的禮儀,覺得簡單隆重又有意義。感謝天主給我們全家信仰的大恩,因為相信主耶穌就是復活和生命,使我們更有力量,坦然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並能在此刻、現世,就活出豐美的生命。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