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亞社.台北訊】五月底發生捷運車廂殺人案震驚台灣社會後,政府邀請宗教團體共同推動安定人心和社會秩序,尤其是舉辦針對十三至三十歲年齡段的「青少年關懷事業與活動」。不過,天主教代表提醒政府官員,應該找出問題根源,重視「預防甚於事後療傷」,才能減少青少年迅速增加的犯罪行為。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昨日(七月三十日)在一個宗教聯合座談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大家都感覺到社會上不是那麼平靜,尤其捷運的喋血事件,更讓許多人感到焦慮。因此,政府希望藉由提倡「好人好神運動」,讓大家多關懷與引導年輕的一代,避免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發生觀念行為的偏差,而導致日後的犯罪事件。

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在座談會上呼籲,政府除了「滅火」,更要加強「防火」工作。所以,政府若要宗教團體協助關懷青少年,必須先在教育和法律上提供宗教界發揮力量及影響力的環境。

陳神父指出,目前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可行之徑,卻在升學主義潮流下被掩沒。宗教團體努力地舉辦各種活動時,卻是找不到青少年參加。為此,政府應加強教育改革,讓學子沒有壓力下享有良好的全面性成長。

他又強調,當今社會離婚非常普遍,單親家庭數額急速上漲,大部分是女性當家負責教育兒女,可是政府對「母親」的角色未重視,更未給於法律上的地位及保護,導致不少不健全家庭的子女誤入歧途,出現社會事件。

為解決家庭薄弱的社會問題,他建議政府表揚「幸福家庭」,並輔導產生更多健全家庭,讓青少年見識到真正的家庭溫暖,以自然的方式達到預防犯罪目的。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督導陳俐蓉也認同,預防比事後療傷更有效果。

她在會議分享說,善牧基金會從多年對暴力受害婦孺的服務發現,已經受到暴力傷害後的輔導更困難,而且暴力會世代學習。學校與家庭有暴力,容易讓青年人誤以為要容忍暴力,容易誤用暴力。

陳俐蓉指出,善牧基金會自行募款做提早預防的工作,以認知教育後的實作演練方案,帶動大專青年傳承國小兒童。目前,每年有一千多名青年與兒童參與。

她透露,青年參與方案後,實際了解到自己的無暴力行為對兒童有傳承影響而產生使命感。青年與老師認為,善牧基金會的方案是他們的校外支持資源。

此外,她表示,參與的學校與學生都願意開始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及討論霸凌、家暴的影響,逐漸成為不被迴避而思考如何處理的議題。

座談會是由相關宗教團體的四十多位代表分享案例,而由衛生福利部、法務部和教育部等代表說明「好人好神運動」政策的重點,使得宗教團體在會議後可以針對關懷青少年的政策主題,研提新興事業計劃或活動計劃給內政部,開展具體行動。

林慈玲特別提醒,這些計劃可以是「常態性事業」或「一日或數日的主題活動」,但主軸是「社會關懷」,故宗教團體提案必須實則性的服務,像辦理生涯規劃、設置心理健康專線、反毒戒毒宣導等,而非教義培訓或信仰聚會。

(資料來源)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