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訂定2015年12月8日~2016年11月20日為慈悲禧年,邀請普世教友積極參與和好聖事、以天主的仁慈善待世人,也與受造物和好。本教區以「祈禱、和好、關懷、分享」為行動標語,期望教友以此為具體目標,在本年中努力實踐。

慈悲禧年簡介

一、聖經沿革

以色列歷史早期出現有關聖日及聖年的記述,述說了聖年的基礎意義「欠債的及為奴的可得自由,取回祖業及回歸其親族」上主切願窮人回到有尊嚴的生活。「回歸」的意義,在以色列人由充軍之地回歸耶路撒冷時達到高峰,這被釋放的至深刻喜樂便形成「禧年」的傳統,因為上主再次還給以色列民族的尊嚴。新約時代,耶穌宣讀依撒意亞先知書時,給「回歸」賦予更深的意義:「吾主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因為上主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信,治療破碎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釋放獄中的囚徒,宣佈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耶穌接著宣告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四14-21)藉著祂的宣講及行動,「上主恩慈之年」給罪人帶來的是赦罪之恩,祂更派遣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向萬邦宣講這罪之赦(路廿四47)的救贖大恩,其所包含的深意就是天主願意在耶穌基督內為人類做一切事,帶領人類重歸創世時的美善平和。

二、教會禧年發展

在過去七百年二十多次的禧年慶祝中,教會不斷透過時代徵兆、內部歷史的反思及靈修的發展,循環的、也逐步的認清並實踐著自己的使命。教會法定的禧年在1300年才正式開始。當時一大批痛悔己罪的人,從歐洲各地湧向羅馬,期望得到教會的寬恕,重歸天主的懷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e VIII)深受信眾自覺的行動所感動,遂首次頒布了「對他們的罪完全而豐富的赦免」詔令,讓朝聖者能透過「探訪羅馬及宗徒繼任人的大殿」而獲得罪過的赦免及大赦。自此,教會慶祝禧年的傳統漸次成形。舊約慶祝禧年的循環為七年一次,教會開始慶祝時則為一百年一次,但這個決定很快便被後來的教宗改為50年一次或33年一次,因為人生苦短,百年一次很多人會無緣一遇;而33年一次則因紀念基督在世33年。多番輪替後,教宗保祿二世終在1470年確定25年舉行一次,禧年也開始被稱為「聖年」。但除了25年一次的慣例之外,面對不同的世界徵兆,教會也曾按社會的現狀,頒布了幾次特殊的禧年;正如這次由教宗方濟各頒布的「善悲特殊禧年」,面對普遍被忽略及壓抑的人性,教宗喚起我們重新注視天主的慈悲,努力為被壓抑者帶來被釋放的喜樂。除了確定多少年舉行一次、到那裡朝聖、開聖門的四大聖殿……等等形式制度之外,從禧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清楚的反映出那處於中世紀政教之爭以及社會隱晦混亂的教會,如何從退縮不安、浮華誇張到重拾樸實真純,實踐使命的回歸過程。自十六世紀開始,禧年慶典再次自上而下的顯示出禧年乃來自新舊約本然的意義,並提醒世人,虔心悔改不單是一個淨化現世生命的過程,也是導向來世生命、重建希望的過程。禧年慶祝,一方面喚起人屬靈生命應在社會、經濟及政治價值之上;另一方面刻刻提醒眾人,只有耶穌基督,才是歷史的主宰。祈求天主在慈悲禧年的慶期內,特別恩賜我們一顆澄明皈依的赤心,好能如天父慈悲的面容――基督一樣,伸開雙手,將天主所鍾愛的可憐人,一一擁入懷中。

本文取自慈悲特殊禧年手冊,欲詳知內容請向主教團秘書處洽購

 

教宗方濟各──慈悲禧年禱文

主耶穌基督,祢教導我們要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並告訴我們:看到祢,就是看見天父,

請向我們顯示祢的面容,我們就能得救。

祢慈愛的目光,把匝凱和瑪竇從金錢的奴役中釋放出來,

使罪婦和瑪達肋納不再只從受造物中尋找幸福,

令伯多祿在背主後痛哭,

又把天堂應許給悔改的右盜。

讓我們每人都能聽到祢對撒瑪黎雅婦人所說的:

「如果你知道天主的恩賜。」

祢是不可見的天父可見的面容,

彰顯天主寬恕和慈悲的力量;

願教會成為祢在世上可見的面容:

祢是世界的光榮、復活之主。

祢容許祢的僕人也會陷入軟弱,

好使他們對無知和犯錯的人,能感同身受,

讓向他們求助的人,能體會到被天主所尋覓、眷愛和寬恕。

請派遣祢的聖神,以祂的傅油聖化我們每一個人,

願慈悲禧年是上主廣施恩寵之年,

願祢的教會,以更新的熱忱,

為窮苦者帶來喜訊、

向俘虜和受壓迫的人宣告自由、

使瞎子復明。

我們藉瑪利亞,慈悲之母的轉禱,向祢祈求;

祢與聖父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阿們。

 

相關連結

慈悲禧年讚歌

梵蒂岡電台相關報導

 

相關書籍

慈悲特殊禧年手冊(請向主教團秘書處洽購)

慈悲禧年詔書(請向主教團秘書處洽購)

愛心碼

社福園地 社福園地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