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聖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 344-407)


慶日:9月13日

主保教父、聖師

  聖若望的「金口(Chrysostom)」之名,來自於他過人的講道天份;他所留下的豐富著作與道理,更使他成為初期教會中最偉大的教父之一。然而,他的一生,並非僅是這些顯耀的光輝而已;真正使其成為一位飽經焠鍊的聖者,反倒是那些纏繞著他的政治迫害與詆毀,這就足以標記出一位偉人身處於帝國首都時的那種處境了。

  約344年時,聖人誕生於安提約基(Antioch)的一個貧窮基督教家庭裡,雙親的名字是Secundus與Anthusa。其母20歲時,就已是城裡的德行楷模了。年輕時,若望曾在當時最富盛名的外教演說家-Libanius的門下攻讀修辭學;據聞,在聖人貧苦的求學過程中,他曾一度絕望地親吻了一個聖母的聖像,此後,便在其嘴邊出現一個金圈,同儕們便在驚愕之餘,給了聖人「金口」這稱號。當然,他那卓越的宣講天賦,以及對聖言的獨到見解,才是使他獲致「金口」這稱謂的真正原因。

  早年,教宗就曾希望授予聖人司鐸一職,但聖人自覺不配,便退隱至安提約基城附近的曠野,開始他苦修的生活(374年);直到381年,因健康狀況不佳,才迫使他停止曠野的補贖生活。回到城裡後,主教St. Meletius立即授予聖人執事的聖秩。稍後,這位主教便被召喚至君士坦丁堡,負責主持第二次的公議會了。386年,主教Flavian派任聖人為安提約基教會的長老。不久後,若望便被授予司鐸的職務,其公開宣講的生涯也就此開始,「金口」之名也就不脛而走。398年的2月28日,君士坦丁堡的聖座獲悉了聖人的一切之後,亟欲拔擢他來接替已故的宗主教St. Nectarius。但為避免安提約基的居民群起反對,便在暗中進行這項調遣。至此,聖人成了教會內最顯耀的光芒之一。

  當時,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是Arcadius,他雖有St. Arsenius the Great為其個人的神師,但因其生性軟弱,反倒常受制於皇后Eudoxia的控制。由於宮廷內的道德生活極為腐敗,聖人便本著對天主的熱誠與正直,在一次演說的機會中,對宮廷大加指責。不料,此舉卻大大地激怒了驕傲的Eudoxia皇后。於是,皇后便與聖人的死敵 - 亞歷山大黎雅的宗主教Theophilius合謀,在公議會中捏造假罪證誣陷聖人。最後,403年時,若望慘遭罷拙,被流放至Pontus。判決宣佈後,民眾怨聲載道;流放次日的夜晚,全城突然發生劇烈的地震,皇后便心生恐懼,哀求皇帝將金口若望召回。

  儘管聖人是帶著勝利回到君士坦丁堡,但他與皇后的衝突並未就此告終。同年的九月,皇后在聖索菲亞大教堂(The Church of the St. Sophia)前的廣場上,豎起自己的銀製雕像,並奉獻了許多不宜的歡宴行為。此舉又招致了聖人的義怒,並對皇后的行徑大加撻伐。當然,皇后也非省油的燈,便決定對聖人的冒犯之舉加以報復。404年的六月,聖人再次遭到流放,此次的地點是在Cilicia與Armenia的邊界Cucusus。在流放之地,聖人多次致書給當時的教宗Innocent,欲尋求羅馬宗座的調停。稍後,便有幾位主教與司鐸奉教宗之命前去君士坦丁堡,要求為此事召開公議會。

  然而,若望的死敵Theophilius,因擔心收回流放的成命,會動搖他在帝國裡的地位,於是便蠱惑皇帝相信:若收回成命,則將有損於皇帝的尊威;於是便勸服皇帝,將聖人流放至更加荒涼偏遠的庇提烏(Pythius)去,該處是帝國的邊界了。

  為已年邁的若望而言,這段前往庇提烏的行程充滿著艱辛與折磨;除了本身健康的狀況就不好之外,負責押解的310位兵士,也以極為殘酷的方式對待聖人。最後,聖人還未抵達庇提烏,就在靠近龐多(Pontus)的一個名叫高馬納(Comana)的途中病逝了。相傳,聖人過世的前幾日,殉道者Basiliscus曾向若望顯現,並預報了聖人的死期。果不其然,聖人在407年的9月14日,於殉道者Basiliscus的聖堂裡交付了自己的靈魂。他最後的遺言便是:「在一切的事上,願光榮都歸於天主。」

  31年後,金口若望的聖髑從高馬納被迎回君士坦丁堡,當時是由皇帝Theodosius the Younger與他的姊妹St. Pulcheria負責親自迎接;他們為當時父母流放聖人的決定感到痛悔,並熱切地尋求聖人在天之靈的寬恕。

  聖人的著作極為豐富,除了留下許多完整的聖經詮釋,包括《創世紀》、《瑪竇福音》、《若望福音》、《宗徒大事錄》,以及所有的保祿書信外,還包括了1447篇的道理和240封書信。其著作之多,可謂是教父之最;教會的聖師當中,就有22位在他們所留下的講道稿裡,對金口若望表達極高的尊崇。

※由於普世教會9月14日慶祝的是「光榮十字架」的慶典,故紀念聖人的慶典便往前挪移一天,而改在9月13日慶祝。

  波濤洶湧,狂風可怖;但是我們不怕被淹沒:因為我們站在磐石上,儘管大海肆虐,總不能粉碎這磐石;儘管波浪滔天,總不能顛覆耶穌的船。請問我們怕什麼呢?怕死亡嗎?「在我看來,生活就是基督,死亡就是利益。」我們怕充軍嗎?「大地和地上的萬物都屬乎上主。」我們怕財產被充公嗎?「我們沒帶什麼到世上來,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

  基督和我在一起,我還怕誰呢?即使海浪或官長的怒火起來反對我,在我看來都好像蜘蛛絲那般地無足輕重。若非我對你們的愛德將我強留於此處,今天我早已首途他去了。因我常向主說:「主,願祢的旨意承行。」這便是我的城堡、我不可搖撼的磐石、我堅固的靠山。願天主的旨意成就。若祂願意我留在這裡,我感謝祂;無論祂願意我留在哪裡,我都感謝祂。…空間使我們彼此遠離,但愛德卻使我們連結在一起,甚至是死亡也無法使我們分離。

 

──節錄自《每日誦禱》9月13日誦讀選讀金口聖若望主教講道集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