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年的結構(二)


禮儀年的中心

  禮儀年各慶節的形成,並非按照一定的計劃,將耶穌一生的事跡,插入在一年的架構中,而是從一顆種子慢慢地發展而成。這種子就是逾越奧跡,逐漸成長為一棵大樹,有大樹枝、嫩枝及樹葉。有時,它成長得過分地快,而無節制地發展,因為園丁未能及時修剪。總之,每個慶節都是與光榮之主相遇的日子,在這日子上,我們以感恩之情回顧歷史上基督救人的事跡,並且偕同所有被救贖的人,以望德與天主的恩許冀望著未來。

  慶節數目過分地增多,會使我們人有限的能力趨於緊張。雖然教會當局曾經不只一次對來自地方教會或修會團體為新慶節所施的壓力,予以節制與抵抗,以上的事實常被忽略。另一方面,慶節的增多也可顯示出來同一基督奧跡的多種層面,而使教友認識基督多角度的容貌,以及救恩範圍的廣度。當然應該注意,不要讓人為了幾棵樹而不能看到森林,亦即不要為了部分而不能看到整體:基督的整個逾越奧跡。因為在每次舉行禮儀時,所慶祝的都是整個的基督,一如碧岳第十二世在「天主中保」中所言:「在神聖禮儀中,所提供給我們的是整個基督,處於祂生活各種環境中的基督,祂教導我們真理,祂治癒病人、安慰遭難者,祂忍受痛苦、死亡,最後祂從死人中勝利地復活、光榮地在天上為王,並為我們派遣聖神,祂永遠居住在祂的教會內,祂是『昨天、今天、永遠一樣的耶穌基督。』」(163)

各時期的長度及主要意義

  將臨期傳統的長度將近四週,有四個主日。此時期,不再被視為作補贖的時期,而是聖誕節前高興期待的時期。

  聖誕期為期較短,只有約兩週的長度。此時期,禮儀以慶祝聖子降生成人的奧跡為中心。聖誕節是此期的高峯。

  四旬期是特別守齋作補贖,以及為慕道者準備接受洗禮的時期,名稱來自拉丁原名Quadragesima,意指四十天作補贖的時期,這是為準備復活節而定的。此時期共有六個主日。

  復活期傳統的長度為五十天,共有七個主日。禮儀慶祝主要對象是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復活節是此時期的高峯,也是全年中最大的慶節。傳統上,此時期當作一個慶節來慶祝,稱之為「五旬節時期」或「五旬節的七週」,聖達修又稱之為「偉大的主日」。

  常年期是以上各時期以外的時期,共有三十三或三十四週。此時期分為兩段,視每年復活節的日期,而有長短之變化。第一段為「主顯節後時期」,第二段為「聖神降臨後時期」。此時期禮儀上沒有什麼特點,它並不以基督某一特殊奧跡為特殊慶祝對象,而是基督的全部奧跡。

以上文章摘自趙一舟神父所著《我們的慶節》,見證月刊,1992再版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