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精神是做為教會的方式
作者:沙志勇神父, LRMS
 
以《為了共議性的教會:共融、參與及使命》為主題的第 16 屆世界主教大會是迄今為止教會歷史上具有最長磋商預備時間的主教會議。第三個千年的天主教會是並且應該是共同旅行的天主子民。或者稱為該具有「共議精神」SYNODALITY,意思是一起走。
 
2021 年 10 月 17 日將成為教會的歷史日期。子孫後代會回顧 2021 年 10 月 17 日這一天,這是伯多祿的繼承人、現教宗方濟各號召整個教會進行最長磋商的開始。從 2021 年 10 月 17 日開始,到 2023 年 10 月左右,世界不同地區的所有教區都將進行磋商,以便為 2023 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做準備。
 
共議精神的過程包括聆聽並諮詢受洗的信徒,以更新教會並滿足教會的需要,包括其問題和濫用。當我們攜手同行時,教宗、主教、神父、修會會士、平信徒手拉手,一起走向基督為教會所注定的,以及今天聖神對我們的話語所引領的方向。
 
共議精神的概念並不是全新的。早期的教會(稱為“道的追隨者”)完全遵循共議精神的潮流,甚至也為今日的天主教會樹立了規範。從《宗徒大事錄》來看,一旦有危機、擔憂和新情況出現,信仰領袖會召集整個團體,他們會互相傾聽,因為相信每個受洗的人都是聖神的宮殿。這是一個朝聖的人群,彼此傾聽,一起行走。
 

為什麼我們要回到古代的共議精神呢?首先,共議精神是合乎聖經的。福音是耶穌基督的故事。而在《宗徒大事錄》中,講述的是聖神作為。其次,梵蒂岡第二大公會議描述教會為天主子民。所有受洗的人都被視為教會。梵二強調平信徒也應該擔負福傳和傳教的使命。最後,我們應該讓聖神引導基督的教會。教會領袖和成員只是聖神手中的工具。
共議精神希望在教會中推廣聆聽的文化。聆聽的教會不僅聆聽活躍成員的聲音,也聆聽那些不會回到教會的人士。共議精神促使我們不斷努力,邀請每個人与教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更深的關係。這是一種努力,透過邀請和對話來使他们發現他們的工作和價值觀。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尤其是邊緣化的個人和社區,例如難民、移民、老年人、從未實踐過自己信仰的天主教徒和其他人。
 
我們對共議精神過程可有什麼期望? 誰的轉變?:整個教會(平信徒轉變自己,在教會事務中更加負責;牧人轉變自己,允許信徒在教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教宗和主教轉變自己變得不在傲慢,改變那‘全知曉’的態度。沒有教宗和主教能與聖神有直接聯繫,而只能是通過信仰團體。) 為什麼而轉變?:教會的存在是為了傳教,即宣揚耶穌所宣講的。
 
共議精神是做為教會的方式。是一種適於教會生活的文化,好使 共融、參與和使命的核心價值觀清晰可見。
主教會議不是即將在 2023 年發生的事件。主教會議是教會本身,因為教會是天主的朝聖子民。那麼,當教宗方濟各呼籲進行全球磋商時,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要回到基礎。我們為什麼要諮詢?因為我們想聆听,為什麼要聆聽呢,因為聆聽是一愛德的行為。如果教會要成為愛的教會,教會就必須是傾聽的教會。我們不能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教會。一個自我注視的教會。一個只以自我保護為動力的教會。不!教會是為了世界的生命與光明。教會是為了世界的得救。 那麼該做什麼呢?教會將是一個聆聽的教會。聆聽疼痛。傾聽苦楚。聆聽歡樂。傾聽我們人民的困難。主在彼此裡面。讓我們彼此傾聽,因為真愛傾聽。
 
 
 
Joomla3 Appliance - Powered by TurnKey Linux